Search

【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】疫情啟示錄:水果產地如何突破重圍?市場過度集中分散風險勢在必行 - 農傳媒

文/曾怡陵 攝影/楊為仁 審訂/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

2019年底,中國武漢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COVID-19,又稱武漢肺炎),並迅速蔓延全球。臺灣雖然成功控制疫情,但隨著全球陸續祭出邊境管制、封城封路等措施,消費需求緊縮、貿易運輸受阻,重創以中國市場為水果外銷主力的臺灣。

臺灣水果外銷量以鳳梨為首,釋迦次之。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(簡稱農糧署)的統計資料,2019年臺灣鳳梨年產量為43萬1,084公噸,有5萬1,476公噸外銷,占比約12%,其中銷往中國的占比高達97%;同年釋迦產量為5萬6,250公噸,外銷有1萬4,355公噸佔比約25%,而高達98%銷中。

金鑽鳳梨好種好吃,受外銷市場青睞

2019年屏東鳳梨產量為12萬8,277公噸,占全臺總產量約三成,為各縣市之首。5月底,屏東縣南荔果生產合作社正忙著最後兩週金鑽鳳梨的採收、分級、包裝和運輸。金鑽鳳梨為合作社的主力果品之一,產期為11月至隔年5月,年產2,000公噸,幾乎全數外銷。

「金鑽鳳梨的優勢是客人喜歡、好種、品質和產量又穩定。」合作社榮譽理事主席孫國樑指出,其他品種如牛奶鳳梨、芒果鳳梨也有人外銷,但數量極少。過去也曾種台農4號、台農6號、台農16號等品種,但多元品種增添田間管理的難度,20年前決定專攻金鑽鳳梨。相較於西瓜鳳梨個頭碩大、芒果鳳梨等品種嬌小,金鑽鳳梨的重量落在1.5~1.8公斤之間,大小適中,市場接受度高;此外,較耐病蟲害,且對氣候的適應度高,全年皆可產,因此得以在外銷市場勝出。

臺灣水果的外銷冠軍:金鑽鳳梨。

金鑽鳳梨要符合外銷規格,得特別注意農藥殘留和裂果。孫國樑以安全停藥期回推噴藥時間,於採收前三個月停藥,否則一旦被驗出農藥,整個貨櫃的鳳梨都得銷毀。鳳梨的用藥主要針對會導致果實發育不良的粉介殼蟲,在催花後、結實前連續噴藥一至二次來降低粉介殼蟲密度,多能有效控制其危害。

然而裂果就沒那麼容易了,屏東鳳梨田區多為石頭地,雖排水性佳,但無法保溼、保肥,遇雨易流失微量元素,加上金鑽鳳梨本身的生理特性就易產生裂果,孫國樑直言,「很難克服。」戰勝的方法是適度補充微量元素,如此也能避免產出敲打聲沉悶、不耐久放的「肉聲果」。不過也因為氣溫高,酵素轉換完全,屏東鳳梨的香氣和糖分高,特別受到中國消費者喜愛。如今,合作社的鳳梨銷中比例近100%,少量供應新加坡及內銷市場。

金鑽鳳梨的處理過程。

 外銷快速止血,內銷開拓仍是漫漫長路

隨著疫情擴大,往年的榮景卻成了困境。「農曆過年(1月)後中國疫情爆發,那時鳳梨採收才不到5%。」孫國樑說,雖然去年(2019)8月就跟中國訂好契約,但很擔心被毀約。他盤算,合作貿易商手上的市場有傳統市場、超市和網路購物,封城後傳統市場關閉,而他們的鳳梨又不符網購需求的小規格,他當機立斷,請貿易商不顧進價,搶先占有倒帳機率低的超市。貿易商也於超市安排促銷及削鳳梨的人力,好以刺激買氣。同時間,他們也積極接洽日、韓市場。根據農委會數據,目前鳳梨外銷新興市場較去年成長183%。

此外,還有20%的外銷等級鳳梨轉作次級品加工,剩餘則進入拍賣市場、宅配等,並贈予當地社區關懷據點的社區媽媽製作鳳梨豆醬等加工品。起初,他們對宅配市場信心滿滿,卻發現消費者大多不會削皮,而兼銷的果乾卻意外搶手,也開啟多元加工品的思考。不過加工品法規、銷售思維與鮮果不同,不是他們熟悉的領域,還有一段長路要走。

業務經理孫佳琳說,農糧署在除夕晚上就致電關切採收及銷售狀況,一過完年便邀他們到屏東辦事處開會,承諾加工輔導獎勵作業等補助,對政府的效率及態度予以高度肯定。不過,她也希望對於外銷運費補助能多給予協助,近日和紐西蘭客人談芒果外銷才發現空運費漲了三倍,政府每公斤30~100元的空運費補貼實為杯水車薪。「但這個行業是我們選擇的路,不能老是把責任推給政府。」她認為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,否則,他們也不會積極開拓其他國家的市場及多元水果加工品。

鳳梨釋迦耐儲運,具外銷優勢

臺灣水果外銷量占第二的釋迦亦受創嚴重。2019年臺東釋迦產量為5萬2,797公噸,占全臺產量94%。釋迦兩大種植品種有大目釋迦和鳳梨釋迦,根據農糧署統計,鳳梨釋迦2019年產量約2萬5,030公噸,外銷量為1萬4,355公噸。「釋迦的外銷幾乎全是鳳梨釋迦,中國又占外銷量的97%以上,也有銷往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國,但數量不多。」臺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說明,大目釋迦的儲運時間在夏季約四天,冬季頂多一週,儲運壽命不足以從事外銷。再加上,大目釋迦在冷藏環境裡易變成「啞巴」,不再軟熟,但溫度不夠冷,又會快速軟熟,離開冷藏後在架上一、兩天便過熟,即便外銷也得走空運,然空運成本高,外銷量受限。因此,儲運時間可達20天左右的鳳梨釋迦具有外銷上的優勢。

在耐儲運的前提下,要符合外銷需求的品質,產期是關鍵。鳳梨釋迦是亞熱帶果樹的雜交品種,對溫度敏感,當生長環境不夠冷涼,就容易產生裂果。依據行政院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的統計,12月前採收的鳳梨釋迦有80%以上的裂果,除了賣相、口感不佳,也容易長黴,影響品牌形象。如能規範每年12月到隔年4月底的冬期果作為外銷規格,便能夠維護品牌形象。此外,合理化施肥以避免裂果等生理障礙、徹底清園以減少粉介殼蟲的危害等,都是品質管控的重點。

孫家農場合作社榮譽理事主席孫國樑。

外銷受阻,政府出面輔導轉內銷

過去鳳梨釋迦外銷成績亮眼,但農曆年後受到疫情影響,每一筆訂單都面臨是否可以順利上岸、銷售、收款等風險,也因為中國封城封路,在交通不通順的狀況下,時常面臨果實劣化而無法售出的窘境。李建通表示,農曆年後至4月30日期間,尚有6,000公噸需外銷,在農委會的輔導之下,約莫1,000公噸轉向內銷市場,透過電商宅配、企業團購、全臺300多家農會銷售等方式去化,讓鳳梨釋迦的盤價不至於崩盤。加工的部分也做了嘗試,但鳳梨釋迦要加工得等到軟熟,幾乎要天天注意軟熟狀況,其耗費的人力和倉儲成本較高,短時間內要大量加工,還有許多障礙須克服。

外銷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使得風險過於集中,加上兩岸政治因素,許多農民也擔憂未來的前景。李建通說:「目前我們區域內農民比較擔心兩岸關係或ECFA是不是會有什麼變化,所以在新市場的開拓方面,農民很希望政府能夠大力幫忙。」

這一波疫情照見臺灣水果產業的問題,不管是拓展出口國進而分散風險,或發展多元加工品的出路,都將是農民和政府亟需著手因應的課題。

【本單元與農糧署合作製作●企劃廣編】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"水果" - Google 新聞
June 25, 2020 at 05:31AM
https://ift.tt/2BGZLGv

【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】疫情啟示錄:水果產地如何突破重圍?市場過度集中分散風險勢在必行 - 農傳媒
"水果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2weHluo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【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】疫情啟示錄:水果產地如何突破重圍?市場過度集中分散風險勢在必行 - 農傳媒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